2018年剧院总结

​​1月

《过去五年》

        延续了第三年的元旦看音乐剧传统(今年并没有机会继续下去——谁他妈要看《乱世佳人》啊!)。看的是钟舜傲+蒋倩如,这剧是我爱豆(前爱豆?)最喜欢的英文剧,是非常有味道的一个故事,就算第一眼对叙事方式的新鲜感过去了,故事本身的“阴差阳错”擦肩而过之感也让人回味不已。小钟的施木尔之歌,桃子老师是不是夸过了?真值得夸。详细Repo见:过去五年Repo

        其实一直想画一张图,穿着圣诞毛衣的男主,穿着西装革履在演讲的男主,穿着一身红衣的女主,穿着剧开头的女主,画面交错。可惜我不会画画。

        舞台设置也非常有心了。女主在河边等的时候赌气往台后另一个时空的男主扔东西,全部砸在两人之间的玻璃墙上,这个细节我印象至深。

        汉化音乐剧好起来真的是宝。可惜首场即末场。

《摇滚莫扎特》2场

       1场小米一场Nuno,当时满口说着要给法扎这部剧本身好好写个Repo,后来也搁置了。

       就我个人的观感而言,小米那场因为嗓子败了的缘故,再加上我本身对这个故事也兴奋不起来,再加上文广的音效,总之那天看得非常萎靡不振还头疼。后来Nuno那场,许是我本身那天就比较兴奋的关系,再加上Nuno的确是个很抠细节的演员(戏外的事情先不提),我那天硬生生在法扎中看出了德扎味:《纹我》一曲的情绪渐进可不就是《无人鼓掌》的三段变化吗?《唐璜》写作那段可不就是父子关系的暗示吗。于是那天最后看着Nuno扎升天我居然哭了——看法扎能看哭,这我也是想不到的。不过事后经济吐槽我看的根本不是法扎是我心里的另外一个东西,这我同意。蓝铃说看Nuno就像看摘掉滤镜之后法扎是个什么辣鸡剧情,这我也同意。

       法扎是小莫奢望而未曾实现的梦境。这个世界里,爸爸虽然严厉却温和以待,姐姐与妻子亲如一家,连竞争对手也被他折服,他在音乐中驰骋翱翔。而现实中的父亲持续不断地伤害着他,在他死后这种伤害被姐姐继承。法扎也是后世浪漫主义世界观对于莫扎特本人的重新塑造:它创造出了一个一心追求音乐的浪漫主义天才(尽管他本人的音乐是古典主义的典范),这种对天才的想象符合我们当代人对生活意义的评判理念:尽管形骸放浪、道德缺陷,但只要有那么一个最纯粹的追求并为之献身,那么一切阴影都在这强光下弥散于无形。

2月

《简·爱》NTLive

       《简·爱》应该是我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也在方方面面彻底影响了我(所以每次看到说爱小姐是XX婊的言论我都是要撸起袖子干架的)。对于该版的灵魂歌手印象非常深,而唱出人们内心深处渴望的灵魂歌手居然同时是疯女人的设定也非常有趣——若这么细想一下,罗切斯特内心住着一个疯女人,简爱内心也住着一个疯女人,那真的是令人着迷的解读了。

4月

《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戏也算是N过家门而我不入了。打卡式地看了一场,对克妹的坚强决绝印象深刻,其他懒得多说。

5月

《魔笛》ROHLive

       我一直吐槽自己对小莫的爱是叶公好龙式的,当然音乐方面我也在努力跟进。《魔笛》这个故事……只能说席卡内德你这个老狐狸,只有你自己演的帕帕基诺是人物线清楚对头的。当时小莫每天都去看自己的魔笛,看到有人不懂不理解吐槽还要生气骂人家没开化,对不起小莫啊,对这个剧情我实在是不得不吐槽——当然你的音乐是真美。

《长腿叔叔》2场

       又是令人惊喜的汉化音乐剧。原版的老男人男主在小施老师身上变成了故作老成的小少爷醋王,倒别有一番乐趣,直到现在回想起小施老师在台上手忙脚乱一人二角地吃着醋的场景我都忍不住微笑起来,而转头又想到醋王冷静下来反问自己到底怎么了的时候,那份热闹之后的沉静、反思、惊觉自己已经发生变化的复杂心理,在小施老师的第二场演得尤其好。张会芳和陈希琰各有各的明媚动人处。总之是非常可爱的狗粮。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2场

       是这一年在文广看得最满意的剧了。故事也许是简单的,但是足够动人。我发现我对于这种讲述特殊人群的戏总是更容易从家人的视角共情,这次就是彻底被爸爸打动。

7月

《Gloria》2场

       就如宣传一样非常shocking的剧,上半场结束的某个事件让全场惊呼一片以至于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整个中场休息都没反应过来。相比起其他剧,这部剧所讲的内容可能会让人感觉比较散:整个上半场的大多数时间几乎都是办公室扯皮,而下半场关注的则是“人们如何去讲述某个事件以及人们以何种视角阅读”。也许这就是新闻行业的本质。

       这也是我第一次听下了全场。第一次结束回家找到了剧本看到半夜,大概听进去了百分之七八十吧,新闻行业专业名词太多。英语这方面果然还是需要加把劲啊。

       又及,墨尔本南岸的剧院区让我体会到了“精神家园”的含义。每次乘tram到免费区的最远端,然后下车步行穿过墩子上画满涂鸦的桥来到南岸,桥上看见形状千奇百怪的剧院屋顶和灯和水波上摇晃的倒影,都有种归家的欢喜和惴惴不安。每次想到这片地方,都会想,如果我能长住在墨尔本就好了。

John Cameron Mitchell《The Origin of Love》

       这个也被我归进剧院里了——毕竟这可是JCM!说来惭愧其实我一直没有看过Hedwig,临出发前匆匆补了电影和剧就稀里糊涂地去了,很多摇滚的梗也没有听懂。但不管怎么说,这可是JCM!

       等到事后我慢慢重温,对Hedwig和JCM的热爱才慢慢地升温不可收拾。回想起SD那里JCM累到直接坐在地上轻声细语和人说话的样子,想到他听到我来自上海,主动提Hedwig中文版的事情,又想到他临别时看着我衣服拉链上写的“Puella”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就觉得,天啊他真的太美了。

Puffs

       非常欢乐的哈利波特衍生作品。至今回想起来都会被“第三年我们校长居然长得不一样了!”笑死。自从神奇动物之后獾院也开始火了起来,那么这部作品更是必看了。怎么说,可爱的人就算在英雄的世界里没有名字,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是可爱的。

       不过印象更深的是那个剧院真的难找而且远,大半夜出来在凄清苦冷的站台上哈着白气搓着手等Tram,一眼向马路尽头望去只见黑黢黢的树木棵棵直立高耸入云,这一瞬间我竟然感觉自己不像在墨尔本的市区(大概还是市区),倒像是我国某个不知名的偏远乡村站台上。

8月

A Doll’s House, Part 2

       《玩偶之家》续作,或者引进中国可以干脆叫《娜拉走后怎样》。我甚至都写了一千多字的剧评——然后鸽了。但不管怎样还是想谈谈这部作品。

        冲突在于娜拉走后离婚事实的认定问题:对娜拉,是选择欺骗?妥协?或者是抛弃自己挣来的一切,勇敢地坐牢,勇敢地为自己的理念抗争?而对托瓦,当娜拉掌握了话语权之后,旁人会怎么看待他的事实、娜拉会怎么看待他的事实,是否会激发出他心中英雄主义的美好部分,从而诚实地面对自己?两人是否能够实现原剧中那渺茫的希望?

       真的要说发人深省倒也并不,其实故事是很简单的,但却是很动人也很好看的一部作品。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中国的舞台上看到它——不过,娜拉剧中所秉承、宣扬的不婚主义、婚姻是剥削的言论,在当下的环境中怕是不会被官方鼓励的。

The Book of Mormon

       摩门大法好!(不是)

       对于这部剧,我觉得我朋友的一句话最能概括:这是无神论者写给宗教的一封情书。不用再说更多了。

       想到这部剧,心底就会油然而生泛起温柔。

       以及看Gay Gay骚浪的摩门小哥跳舞,真心令人愉悦。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音乐会

       恬不知耻地把这个也算上了——毕竟是悉尼歌剧院嘛!就算作为旅游胜地Kitsch打卡也是快乐的!

9月

《吉屋出租》2场

       Rent本身是个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巡演版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托它的福我认真反复地看了好几遍原剧官摄和电影,倒是越来越体会到这个故事本身的凄凉和动人。

《糊涂戏班》

       鸡飞狗跳(褒义)的故事。总之是很好地消磨了一晚上。台前台后光理清剧本就不容易。

11月-12月

《近乎正常》5场

       是的又是汉化版音乐剧。关于这部剧我也已经说了很多了,5场下来除了乐巍的医生没在上海演过,其他卡司也都看了个遍。而朱芾Diana+赵禹钧Dan+舒杨Gabe+严中杰Natalie的卡司组合毫无疑问成为了今年我心中的Top 1——我甚至认为这个卡司组合的实力不输许多国外所谓“原卡”版本(点名德国首演卡,那个版本只有Pia是对劲的)。(这场Repo见:近乎正常12-09M Repo)(当然更直观地体会到了每个角色的“权重”:尽管我在这部剧里一如既往地更能和Dan共情,但是Diana不能让观众共情果然是更致命的打击。)

       关于这部剧,前前后后看到了演员和工作人员们的努力,也看到了很多遗憾,有时因为心急和沮丧也说了许多不合时宜“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也就不多说了吧。我也完全没想到这部剧居然成为了我今年最大的post show depression来源,直到现在都想每天发一点歌词。

       另外也想感慨母语力量的强大。NTN这部剧对我来说也是近乎本命的存在了,但是我对原词这么多年下来的熟悉,也绝对比不上循环中文版一周之后的程度:对中文词我几乎不用费力就能背个七七八八,这是英文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如果要我发表一点“指点江山”的话,我会想说,对于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而言,“原版引进”永远都只是权宜之计。也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才,不仅是演员,更是译配、导演、布景、编舞等等等等的人才投身这个事业——当然这又只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了,今年三部我特别喜欢的汉化音乐剧票房都够凄惨的,也是无奈。

《兰波》

       看之前我就和基友说了这部就是去追星的。不管怎么说又看到了全情投入的豆老师,还是比较满足的一个晚上了。当然,这部戏恐怕的确不能叫兰波,不过和做过许多背景阅读的桃子老师理由不同,我是觉得这部戏……从人物发展线而言,主角怕是魏尔伦,而兰波的人物发展是跳跃式的,并没能说服我。也是比较可惜的了。

       因为财力和精力(主要是因为财力)的原因,进剧院的次数和首页各位大佬是真的没法比,细数下来居然还有几个月是空白也让我吃惊,所以写下来基本也就是自娱自乐。不管怎么说这方面还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希望新的一年能保持每月进剧场的频率吧。​​​​

发布者:叼走禁令的鹅

当我伸出手来,总希望能抓住些什么,不至于落入对空虚无尽的恐慌之中。

留下评论

通过 WordPress.com 设计一个这样的站点
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