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三部曲》:商业沉浮即是世界历史

一百多年前,一个来自巴伐利亚的犹太人踏上美国的土地,美国“如同一个运转精妙的音乐盒”一般展现在他面前。他第一个被美国改掉的就是他带着浓重希伯来风格的名字。从“黎赫曼”变成“雷曼”,《雷曼兄弟三部曲》便从这里开始。

雷曼公司的历史,或者说《雷曼兄弟三部曲》呈现的历史,是美国和世界历史的缩影,也是世界如何一次次经历灾难和重建、一次次从新的发展中挖掘出机会的历史,也是人类如何一步步走向贪婪、走向自毁,又在自毁中重建新生的历史。话剧本身将近4小时,但当一百多年的历史浓缩其中,其过程却极为紧凑流畅:滴答的钟声,流逝的时间,一次次危机和机遇、新旧碰撞与时代更迭,到最后一声电话铃响,雷曼公司宣布倒闭,灯光全灭之时,竟然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当三兄弟中的大哥,亨利·雷曼第一次来到美国时,美国被认为是遍地黄金、遍地机会的梦想国度。在这里,任何(白)人通过自己的勤恳就能获得财富,通过自己的智慧就能抓住机遇。整个世界都在相信这样一个讯号:新大陆是冒险家的乐土,是摆脱贫困获得阶级跃升的应许之地。这样的乐观持续到一战以前,持续到泰坦尼克号的远航,甚至持续到了今天。

雷曼兄弟确实如同梦想的那样起了家,从阿拉巴马一间小小的成衣店,到棉花,咖啡,铁路,石油,运河,娱乐,证券,军备,原子弹,计算机……工厂从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变成南美殖民地的咖啡园再到发展中国家的世界工厂,市场从南方当地到北方到欧洲和全世界,他们仿佛老鹰一般从空中抓住每一块猎物,每一次时代潮流的脉搏都被他们牢牢把握在手心。

在追逐中丢失的并不只是雷曼兄弟的本名。当第一代创始人亨利·雷曼去世时,二弟和三弟为大哥守了7天的坐丧,不生火,撕碎礼服,蓄须,这是巴伐利亚带来的传统。而当第二代掌门菲利普·雷曼去世后,守丧变成了3天,到了第三代鲍勃·雷曼则变成了3分钟的默哀:因为哀悼是一种浪费,人不再有时间去停下来,去表达哀思、悼念所失,检视自己;而传统则象征着迂腐,机会不会等待停下来的人和老去的人,只有一刻不停地在这纷扰的舞池中跳舞才能跟上时代。而失去总伴随着所得,雷曼兄弟似乎永远朝气蓬勃,永远有本事从一次次带来毁灭的灾难中寻得重生的机遇:从种植园大火中获得原棉的经营道路,从死亡七十五万人的南北战争中完成从掮客到银行家的身份转变,从大萧条中咬牙挺过然后转向娱乐行业,从二战中获得军备武器的赚钱机会……雷曼公司的商业道路正是人类科技发展、技术跃升的道路,是人类科技的发展史:又有哪里会出错呢?

但正如剧中雷曼家的每一代人到了年迈之时都会陷入的噩梦所预示的场景:硬币塔越堆越高,装饰物越积越重,增长的金钱带来无尽膨胀的欲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便要将周围一切带动起来:说服所有人去相信,去购买,去对前景拥有美好的理想,去相信钱能够源源不断地、无尽地生出钱,在数字间跳舞如同华尔街那个从未失手的钢丝杂耍演员——终于摔落。

1929年大萧条是雷曼兄弟真正意义上遭遇的第一次危机,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由于欲望的膨胀和泡沫的发酵而导致的不可避免的大规模经济崩溃。股票经纪人相继吞枪跳楼,经济崩溃,银行破产,生活陷入贫困的寒冬:塔塌了。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罗斯福引入国家资本主义进行管控,而希特勒趁乱以重振经济的强人姿态崛起,经济危机引发了更大的一次战争。而在战争之后,经济重新回到轨道,人类欲望在经历打击之后再次膨胀:让买主相信自己是交易中获胜的一方,分期、折扣、提前享受,将购买变得和呼吸一样自然,将借贷变成简易方便的生活方式——当话剧演到这一段时,正经历着双十一广告和花呗广告轰炸的全场忍不住发出些许骚动:这样的话术已经不再是历史,而是围绕在周围可触摸的此时此地。把控时代、追逐欲望,雷曼兄弟公司的发家有赖于此,而最后当它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宣告破产时,毁了它的也许正是这越积越高的欲望。

于是我们总会忍不住发问:那么下一次是什么时候?人类科技必然发展,人类欲望永远膨胀,雷曼兄弟公司挺过了大萧条但没能挺过次贷危机,那么下次必然来临的崩溃又会发生在何时何地?

这样漫长而复杂的三四代一百六十年历史,在舞台上却仅仅用三位演员和一个玻璃盒子表现。背景的幕布不断变化,勾勒出南方的种植田和纽约不断变化发展的天际线也暗中讲述着时代更迭;三位演员身份则不断转换,可男可女,可老可少,千变万化又仿佛在某种气质上总是最初三兄弟的缩影。右下角台下的钢琴伴奏贯穿于整部话剧,低沉、冷静,如同幕后短片所说的那样,“有时音乐伴奏会表达出和剧中人不同的看法”,在三个人之外展现出了仿佛旁观者一般的第四人视角。四个小时转瞬即逝,观看这样一部剧,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是盛宴,是享受。

也许是因为对08年的历史不太了解,我觉得雷曼最后的倒闭并未展开细讲稍显遗憾。但考虑到这部剧的时长,这样的简略是有必要的,毕竟08年发生的事情已经在1929年的大萧条中仔细地讲述。而关于雷曼公司本身,即使它已经宣告破产,但它的故事,也许正如第三幕标题“不朽”一般,刻在人类近百年的历史中,刻在它带来的消费主义商业理念中,刻在人类生生不息的欲望中,将在这样一个起伏循环中永远重复下去,存在于永恒。

这是幸事还是灾难呢?

发布者:叼走禁令的鹅

当我伸出手来,总希望能抓住些什么,不至于落入对空虚无尽的恐慌之中。

留下评论

通过 WordPress.com 设计一个这样的站点
从这里开始